4 通脱木的药用价值目前,通脱木药理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但是对通脱木所含化合物和活性物质的相关研究表明,通脱木蕴含着显著的潜在药用价值。
无论是从监测样品的状态来看,还是监测的元素性质来说,原子吸收光谱法可测定的范围很广,既可以对液态样品、气态样品甚至是部分固态样品直接监测。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缓解土壤污染、保护环境,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势在必行。
冷蒸汽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对汞的分析。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的原理,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以及缺点,帮助我们在土壤环境监测中更好地分类应用原子光谱吸收法。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等和高含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差可小于1%。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会互相干扰。充分发挥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各项优势,努力改进不足。
另一种主要方法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它的分析精度相较火焰原子吸收法来说稍微低一些,一般在3%~5%之间。相较于发射光谱而言,原子吸收光谱只需将监测元素分离出来而不必激发,来自化学方面的干扰就可以忽略不计。园区西部表层土壤中的铅累积性呈现以11#点位园区渣场为中心,沿园区3号公路向外扩散,距离越远,累积性越低的趋势。
在原料及固废转运运输、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气体通过大气迁移、沉降进入土壤环境,影响园区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7#点位(镍铁合金冶炼)周边土壤中的钒有明显累积,其余各点累积性但不明显。该区域各行业的生产活动没有对周边土壤造成明显的锌、砷、铜和镍累积。4个测点周边土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钒污染现象。
园区内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大小排序为:VZnCrPbNiCuAsCdHg。从钒污染累积性来看,(如表7所示),园区表层土壤中的铅累积性呈现以园区化工区西部为中心,向东扩散,距离越远,累积性越低的趋势。
2.2.3 累积性评价选用重金属累积性评价法对各测点进行铅、铬、镉、钒定量评价,本底值选取表6中背景值与两倍标准偏之和做为评价值,结果见表7。11个测点中的9个测点周边土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铅污染现象。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累积性来看,10#点位(黄磷化工)和11#点位(渣场)周边土壤中的铅有明显累积,其余各点有累积性但不明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四川环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表5所示,园区企业周边土壤7种重金属在不同采样点位单项污染指数(Pi)均小于1,属于清洁。从企业对周边土壤重金属影响来看,黄磷化工镍铁合金冶炼行业矿渣洗选行业钛白粉行业钒冶炼行业矿石洗选行业制酸工业渣场海绵钛锻造行业,其中,黄磷化工和镍铁合金冶炼行业周边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明显大于其它行业。从9种元素的变异系数来看,属于强变异或中等变异,说明园区不同类型企业周边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离散性大。各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来看,砷钒铅镍镉铜汞,污染指数最大的因子出现在10#测点周边土壤中的砷。
通过查询相关文献,确定背景值及其标准偏差,按照《土壤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的要求,对各点污染状况进行定性评价。4#(钛白粉)和6#(钒钛冶炼)周边土壤中各元素含量正常。
10#(黄磷化工)周边土壤还存在镉污染现象。园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179,小于0.7,属于清洁。
这表明,相对于2005年全市土壤平均值,该区域属于锌元素高背景区域。如表6所示,本底值中锌元素超过背景值评价正常值范围,各点位土壤中锌含量均未高于本次研究中的本底值。这说明黄磷化工和镍铁合金冶炼行业周边土壤因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最大,但也不排除因个别元素背景值偏高而导致内梅罗指数的偏高。2.2.2 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与分析为了排除背景值的影响,选用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法进一步分析。从铅污染累积性来看,(如表7所示),园区东部表层土壤中的铅累积性呈现以10#点位黄磷厂周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距离越远,累积性越低的趋势。由于园区属中山地貌,其区域内土壤元素分布与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背景值没有选用常用的全省土壤背景值,而选用了2005年攀枝花市土壤调查值。
各点位土壤中的砷、铜、镍含量正常。据调查,园区内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原料为铁精矿和高钒、钛渣,其中伴生铅元素含量较高
10#(黄磷化工)周边土壤还存在镉污染现象。如表6所示,本底值中锌元素超过背景值评价正常值范围,各点位土壤中锌含量均未高于本次研究中的本底值。
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累积性来看,10#点位(黄磷化工)和11#点位(渣场)周边土壤中的铅有明显累积,其余各点有累积性但不明显。园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179,小于0.7,属于清洁。
在原料及固废转运运输、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气体通过大气迁移、沉降进入土壤环境,影响园区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由于园区属中山地貌,其区域内土壤元素分布与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背景值没有选用常用的全省土壤背景值,而选用了2005年攀枝花市土壤调查值。这说明黄磷化工和镍铁合金冶炼行业周边土壤因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最大,但也不排除因个别元素背景值偏高而导致内梅罗指数的偏高。2.2.3 累积性评价选用重金属累积性评价法对各测点进行铅、铬、镉、钒定量评价,本底值选取表6中背景值与两倍标准偏之和做为评价值,结果见表7。
7#点位(镍铁合金冶炼)周边土壤中的钒有明显累积,其余各点累积性但不明显。2.2 园区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2.2.1 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分析由于在《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第二类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中无Cr及Zn的标准限值,暂不对Cr及Zn做污染指数评价。
11个测点中的9个测点周边土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铅污染现象。根据相关文献,变异系数(CV)在0~10%之间属于弱变异,10%~100%之间属于中等变异,大于100%属于强变异。
2.3 结果分析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总体上来看,园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良好,主要污染因子为铅和钒。7#(镍铁合金冶炼)和8#(硫酸化工)周边土壤还存在铬污染现象。
这表明,相对于2005年全市土壤平均值,该区域属于锌元素高背景区域。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结果见表6。从钒污染累积性来看,(如表7所示),园区表层土壤中的铅累积性呈现以园区化工区西部为中心,向东扩散,距离越远,累积性越低的趋势。2.2.2 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与分析为了排除背景值的影响,选用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法进一步分析。
各点位土壤中的砷、铜、镍含量正常。据调查,园区内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原料为铁精矿和高钒、钛渣,其中伴生铅元素含量较高。
通过对各测点砷污染指数的比较,造成这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企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土壤砷的累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土壤砷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背景值偏高。该区域各行业的生产活动没有对周边土壤造成明显的锌、砷、铜和镍累积。
园区内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大小排序为:VZnCrPbNiCuAsCdHg。从铅污染累积性来看,(如表7所示),园区东部表层土壤中的铅累积性呈现以10#点位黄磷厂周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距离越远,累积性越低的趋势。